孩子挑食厌食、反复感冒、盗汗难眠,跑遍医院却查不出“异常”——家长朋友们的育儿焦虑,往往藏在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健康难题里。2025年10月24日下午,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特邀国家级小儿推拿师徐瑞蕊开展一场关于“幼儿中医健康养护”的家长育儿知识课堂,用传统中医的智慧,为家长们打开了一扇“懂孩子、护健康”的新大门,让“绿色养护”不再是专业术语,而是触手可及的育儿日常。

比起“治病”,这节知识课堂更懂家长的核心需求——学会“察未病”。徐瑞蕊没有堆砌晦涩的中医理论,而是把“舌诊”变成了家长能秒懂的“健康密码本”:舌尖红是心肺有热,舌苔白厚是积食信号,“淡红舌、薄白苔”才是孩子的健康底色。这种把“脏腑对应关系”转化为“看舌头识问题”的通俗解读,让家长不用依赖仪器,每天吃饭时扫一眼孩子的舌头,就能捕捉到身体发出的“小警报”。更关键的是,课堂直面“抗生素滥用”痛点,清晰点出其对孩子身高、免疫力、肝肾的潜在影响,让“优先绿色调理”的理念,从“可选”变成了家长心中的“优选”。

如果说舌诊是“识问题”,那实操教学就是“解难题”。这节知识课堂最打动人的,是把专业中医技法“降维”成了家长能上手的“育儿小动作”:风寒感冒敷生姜片、风热感冒煮绿豆水,清天河水、退六腑的推拿手法标清了“从哪推到哪”“推多久”,连积食、便秘的调理都搭配了“饮食调整+推拿顺序”的组合方案。没有复杂的工具,不用记繁琐的穴位图,家长跟着学、跟着练,就能把中医养护融进睡前的10分钟推拿、日常的一碗食疗汤里——这不是“教技巧”,而是给家长装了一套“自主护娃的工具箱”,让焦虑变成了“我能行”的底气。


更深层的价值,藏在“家园携手”这四个字里。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这场育儿知识课堂,不只是一次知识传递,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共鸣:幼儿园不只是孩子的成长地,也是家长的“充电站”;育儿不只是家庭的事,更是家园同心的“合力工程”。当家长学会用捏脊提升孩子免疫力,用舌诊关注孩子脾胃,传统中医文化就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守护孩子吃饭香、少生病的“温暖铠甲”。

这场家长育儿知识课堂的意义,早已超出“解决健康问题”本身——它让家长从“被动焦虑”转向“主动守护”,让中医智慧从“专业领域”走进“生活日常”,更让家园共育有了“健康为基”的坚实落点。未来,当更多家庭能借由这样的课堂,用传统智慧守护孩子成长,“育儿焦虑”终将被“科学从容”取代,而每个孩子,也能在懂他的呵护里,健康、快乐地长成最好的模样。
图片:王媛
编辑:胡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