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下社会上流行或推崇过“洋节”。今天恰逢圣诞节,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积极面,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幼儿园做为基础教育的地方,也是孩子人生启蒙教育的时期。为此,信阳师范学院幼儿园开展了“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活动。
正月初一年味香,一元复始新气象,
春节岁首人添福,阖家欢乐喜洋洋。
正月十五吃元宵,大街小巷人如潮,
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唱大戏,
欢欢喜喜年过去。
二月初二龙抬头,开春犁,鞭耕牛,
行云布雨好兆头,预祝丰收好年景,
风调雨顺有盼头。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月初五是端阳,
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
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
挂艾蒿,喝雄黄,民风民俗要弘扬。
七月七日称七夕,牛郎鹊桥会织女,
遥看天河两相聚,葡萄架下听私语,
这是中国情人节,情人节里缘相依。
八月十五到中秋,团圆之夜庆丰收,
品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永长久。
九月九日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
登高望远去赏菊,爱老助老保健康。
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仍流传。
农历腊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
大雪飘飘冷嗖嗖,初八要喝腊八粥。
二十三日祭灶王,要吃麦芽芝麻糖,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喝过粥,祭了灶,转眼除夕已来到,
腊月三十过除夕,欢欢喜喜到初一。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荣枯分四季,一年月有十二圆,
中国节日中国风,弘扬发展永传承,
文化包容成典范,引领世界节日风。
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代代传,
传统节日底蕴厚,源远流长到今天。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身为华夏子孙,我们要铭记这些节日所代表的意义,以此为傲。更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