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翻动季节的书页,霜降携着清寒如约而至。为了让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感知时节流转的奥秘,幼儿园四位小朋友化身“节气小讲师”,用童趣视角与灵动表达,录制了一系列霜降主题视频,带大家走进这个兼具诗意与温度的节气,为我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霜降之旅。
溯源·时光深处的节气密码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名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气温骤降让清晨的露水冻结成霜,大地便像被大自然撒了一层细碎的“糖霜”,踩上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季节写给孩子们的第一封秋日告别信。古人观天察地,将智慧凝结于此,而今,这份智慧将在童声中焕发新生。
思齐班·张宸翰:节气的小小科学家
“霜降不是降霜,而是天气变冷的信号。”张宸翰小朋友以清晰的逻辑,为我们解析节气的科学内涵,俨然一位小小“生活管家”。他重点分享的“三防”注意事项——防秋燥、防受凉、防秋郁,条理分明,用稚嫩却认真的语气,提醒大家在降温时节做好健康防护,实用又暖心。

明德班·王禧熹:秋日的诗意收藏家
手捧金黄的银杏叶,王禧熹小朋友仿佛握住了秋天的信物。“每片叶子都是大自然的明信片”,她将“霜降吃柿不咳嗽”的古老习俗,化作舌尖上的文化记忆。在她清澈的眼眸中,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落叶都是秋天写给大地的信笺,每一个习俗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温柔叮咛。

沁园班·胡晋瑄:古典诗词的小小传唱人
胡晋瑄小朋友,用她那清澈如泉的嗓音,为我们吟诵了一首霜降的诗歌。稚嫩的声线里,藏着千年的文化回响。在她清脆的吟诵中,千年的诗意与当下的时节完美交融,让人不禁感叹:文化的种子,早已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静园班·杨言溪:自然奥秘的探索者
“知道吗?霜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变成的!”杨言溪小朋友用充满探索精神的讲述,揭开自然现象的科学面纱。从树叶变黄到菊花绽放,从果实成熟到儿歌欢唱,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美妙相遇。

这四位孩子如同四季的使者:
张宸翰用科学解读传统;
王禧熹用诗意温暖习俗;
胡晋瑄用古韵传承文化;
杨言溪用探索连接自然。
他们的镜头记录下:银杏叶飘落的轨迹里藏着季节的密码;柿子甜蜜的滋味中品出生活的智慧;诗词平仄的韵律间回荡千年的回声;霜华凝结的过程里看见自然的奥秘。
一片霜叶,一首小诗,一句童言,都是孩子们与自然对话的印记。此次节气视频录制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霜降的自然密码与文化内涵,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感知生活的种子。愿这份来自孩童的节气礼物,能让你在渐寒的日子里,也能觅得一份秋日的温润与欢喜。
这个霜降,让我们暂缓步履,聆听孩子们用最纯净的心灵为我们保存的——那些关于季节变换的密语,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那些永不褪色的美好。
编辑:胡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