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师|杨秀:守教育初心,做孩子“引路人"
杨秀老师,现任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静园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5年,她始终相信“责任心”是取得家长信任与支持的基石;“耐心”是培养与孩子情感的纽带;“爱心”是最好的教育密码”。对她来说,幼儿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守护童真的“同行者”。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发现更多快乐,也期待和家长们携手,陪孩子走好成长第一步。

面对刚入园便频繁哭闹、抢夺玩具,她没有选择简单的批评教育。她凭借多年的幼教经验敏锐察觉,孩子的“闹腾”并非任性,而是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安全感缺失下的“求关注”信号。为了帮轩轩融入集体,她先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发现轩轩对数字格外敏感后,便利用课间、午休前的碎片时间,陪他玩量身定制的数字小游戏;沟通时,她始终保持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用“我们一起把玩具分给小伙伴好不好”替代严厉指责。同时,她主动与轩轩家长多次沟通,分享科学育儿方法,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在她的耐心引导下,仅一年时间,轩轩便彻底适应了集体生活,不仅不再哭闹,还能主动与小伙伴分享玩具、愉快相处,用蜕变印证了“因材施教”的专业力量。
对孩子的用心,也换来了家长与孩子最真挚的牵挂。入职至今,她已收到三面家长赠予的锦旗,每一面锦旗上的文字,都是家长对她工作的高度认可与满心信赖。每逢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家长们总会主动发来消息:“杨老师,路上慢点,多穿点衣服,注意安全”,简单的叮嘱里满是双向的温暖。而孩子们对她的依赖与思念,更成了她心中最珍贵的感动:暑假里,罗世勋小朋友曾带着哭腔拨通她的电话,奶声奶气地问“杨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呀,我好想你呀”,电话那头的委屈与想念,让她既心酸又暖心;朵朵小朋友也会在假期里,通过微信给她发自己画的画、分享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趣事,一句句“杨老师你看”“杨老师我想你”,将师生间的情谊拉得更近。从因材施教的专业,到双向奔赴的温暖,她用爱浇灌每一颗童心,用责任守护每一段成长。

最美老师|管露西:以爱为犁,深耕幼教
在沁园班孩子们眼中,管露西老师是自带“温暖磁场”的存在;在幼教领域里,她是深耕13载、始终怀揣教育热忱的坚守者。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便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奉为圭臬,用专业与热爱,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成长的桥梁。

这份对幼教的执着,源于她被温暖浸润的童年。那些被呵护、被珍视的时光,在她心中种下了“传递温暖”的种子——她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爱与唤醒,而她要做的,就是把童年感受到的美好,原封不动地传递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小生命都能在爱里自在生长。身为教师,她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身为母亲,她更懂孩子内心的柔软与渴望。这份“双重身份”赋予她独特的教育视角:孩子因委屈哭泣时,她会俯下身送上一个稳稳的拥抱,用掌心的温度抚平泪水;孩子淘气调皮时,她从不大声斥责,而是蹲下来耐心倾听,用平等的对话引导他们明白对错;当孩子专注于手工、绘画时,她会及时送上响亮的赞扬,让自信在鼓励中生根;当孩子们分享趣事开怀大笑时,她也会加入其中,和他们一起笑得眉眼弯弯。在沁园班,她不只是传道授业的“管老师”,更是能一起玩游戏、听秘密的“孩子王”,用大爱守护着每一段稚嫩的成长时光。

她与孩子们的羁绊,总是在细微处动人。刚接手沁园班第一周,她就凭借温柔与亲和力,收获了一群“小迷弟小迷妹”。有一次,孩子顺顺突然跑到她面前,仰着小脸认真地说:“管老师,我超爱你呦,吧唧亲一口!”稚嫩的告白瞬间融化了她的心,也让教室里回荡起她爽朗的笑声——这声“超爱你”,是孩子最纯粹的认可,更是她13年教育生涯里,最珍贵的勋章之一。
最美老师|高戈:把温暖藏进细节,做孩子的守护者
高戈老师教龄3年,现任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秋实班班主任。她的教育理念是“把好奇还给孩子,用探索点亮童年;每一份小发现,都值得被认真守护”。

童年时,她总爱追着老师问“蚂蚁为什么搬饼干”“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她的幼儿园老师从不会敷衍,反而会陪她蹲在地上观察、一起翻绘本找答案。从那时起,她便立志未来要做这样的老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陪他们一起解锁世界。

面对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班孩子,她每天入园前都会准备“专属小问候”——给喜欢恐龙的孩子画恐龙贴纸,跟爱唱歌的孩子轻声哼儿歌,用个性化互动帮他们缓解分离焦虑。考虑到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易误食细小物品,她每天开展区域活动前都会进行“安全排查”:将积木区小颗粒积木换成大尺寸,把美工区剪刀换成圆头安全剪,还会在地面贴标识引导孩子有序取放材料,避免拥挤碰撞,确保活动细节符合小班幼儿安全需求。有孩子说:“高老师的手暖暖的!上次我怕黑不敢去厕所,她牵着我的手走,还跟我说‘有老师在呢’,现在我自己也敢去啦!” 家长反馈:“孩子刚入园时每天哭着不肯进教室,现在每天早上都催着出门,说‘要去跟高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昨天还把奖励的小花,贴在家里墙上’。”从化解焦虑的温柔互动,到守护安全的细致举措,她把对孩子的爱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托举着小班孩子迈出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让成长的开端满是安心与温暖。
编辑:高莉